疫情总会过去,但这场疫情给超市行业带来的改变却是不可逆的。作为民生保障消费的最基础行业,超市行业背后的消费需求都是刚需,受经济大势的影响相对较小,甚至有些出现逆势增长的态势。不过,在疫情的影响下,超市的线上订单较以往有了更大程度的增长。有分析认为,与常态化下的超市相比,疫情期间,作为保障民生商品的主要渠道,超市的作用更加突出和显现。在这次疫情过后,消费者习惯将会逐渐定式化,超市将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此次疫情势必将促使超市从供应商、原料商、生产工厂、物流商、顾客等全价值链进行数字化转型。
到家订单增加成常态
受到新冠肺炎的影响,大部分消费者都以线上下单取代了到店消费。正由于此消费者习惯的改变,多家超市的线上订单需求均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据家乐福方面介绍,春节期间,到家业务订单量同比增长300%以上,且每日环比双位数增长。其中,蔬菜订单量同比增长680%,大白菜、土豆、长白萝卜、西红柿订购量最多。
此外,沃尔玛全国整体O2O到家业绩暴增,销售额同比去年增长超4倍。沃尔玛到家渠道增长迅猛,春节期间订单量同比增长高达15倍。春节后第一周对比春节前一周,沃尔玛到家鲜食订单量增长突破120%。与此同时,沃尔玛到家在客单价和订单量,双双呈现出激增的态势,在客单价方面,沃尔玛京东到家对比平日近翻倍增长;另一方面,整体到家业务的订单量每日以10%的速度递增。
事实上,疫情期间,线上订单的激增已成为各家超市的常态。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在此次疫情期间,部分超市门店的线上业务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爆单、不能及时配送等情况。以盒马为例,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在疫情期间,由于外卖量的激增,部分时间段盒马的线上平台出现不能下单的情况。
可以看到的是,受到疫情影响,线上订单出现了“野蛮”增长的态势。不过在疫情过后,超市的到家订单会有一定的回落,但也一定会保持在高于疫情发生前的水平,消费者对到家模式的知晓度和认可度将空前提高。尤其是对年龄较大的人群,是一次较好的普及到家订单的机会;同时也让比较年轻的人群增加了到家订单的频次。
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洪涛认为,疫情将促进中国数字经济进入新常态化发展时期,超市的到家业务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主要原因是某些消费习惯会逐渐定式化,如在网上购买生活必需品,采取社区物配快递的方式,许多‘无接触性购物’‘无接触配送’‘无接触支付’等方式和模式会长期存在,这次疫情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了超市的商业模式,促进超市新的商业模式加快转型和升级。”
细分工种需求旺盛
通过此次疫情可以看到,线上渠道成为了一个新的增长点,众多超市又将目光转向了线上。然而,到家订单增长也给超市行业带来了两大改变:细分工种和数字化建设。
在疫情期间,部分超市虽然通过共享员工和调配运力等多种方式适应变化,但仍有因不适应这两大方面改变造成的痛点,集中反映为配送时间较慢。一是因为拣货员等新工种的出现和需求的激增,导致熟练工种人员不足;二是因为超市智能化、数字化管理水平不足导致的。
据了解,疫情期间,为了应对外卖订单激增的现象,苏宁内部通过“共享员工”的形式调配了多名员工支援家乐福门店。前去支援家乐福门店的白明杰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拣货这个岗位并不轻松,自己每天在超市里的步数至少是20000步,每天至少要拣大概10-20份左右的到家订单。
“我刚刚被分配过来,对于超市的商品陈列并不熟悉,第一单我拣了差不多一个小时。熟悉几天之后,慢慢提高了拣货的效率,状态好的时候一个班次能拣差不多20单,但是也要看每单订货件数的多少。”白明杰说。
事实上,疫情期间,消费者对于订单的配送时效性要求并非像以往那么高,所以部分超市也通过共享用工的模式解决了当前用工的燃眉之急,同时也催生了拣货员这种新的岗位。不过,面对高速增长的订单,拣货员这类新工种的需求不足以及熟练工种人员不足的情况导致到家业务订单的效率低下。
在洪涛看来,分工是专业化的过程,也是现代化的过程,近几年来,物配快递功能前置并且前移,导致分工正悄然变化,零售、物配、快递、餐饮(盒马、安心餐区)、送货到家、到店自取等。“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分工越来越细,相互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信息科技创新的年代,高度信息化条件下各个环节的分工越来越细与协作越来越紧密,而且在‘磨合’中摩擦成本越来越低。”
对于线上起步较早的一些新零售企业而言,共享员工的方式弥补了拣货员的缺失。然而,对于一些线上起步较晚的企业来说,除了人员紧缺外,在门店智能化、数字化管理水平上还仍有待提高。
可以看到的是,特殊时期,共享员工解决了线上订单分拣的难题。但是,人力成本毕竟会越来越贵,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上述瓶颈,缩短到家订单配送时间,给超市消费带来更好的消费体验是所有超市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
数字化变革成刚需
事实上,线下超市数字化转型已由来已久,有不少超市企业早已迈出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不过仍有大多数的超市企业仍旧对此抱有观望态度。但通过这次疫情可以看到,线上线下融合已成为当前的主流趋势。
但是无人收银等方式只是超市数字化的一方面,更深层次的是超市库存的实时管理:比如,拣货员速度较慢的一个原因是超市货架上的商品经常无货,那么该如何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解决实时库存的问题?
在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员赵振营看来,超市的数字化转型一方面可以延伸商超的用户覆盖半径,增加服务范围;另一方面可以借助数字化过程中的数据留存,对用户进行数据分析,提升自己的服务质量;同时,由于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实现商超的劳动生产率,增加坪效,提升企业盈利水平。
不过,赵振营也指出,从数字化本身来说简单,目前的数字化设备已经充斥市场。目前的难题在于如何挖掘数字化背后的超市商业价值。
洪涛则认为,当前数字化最大的难点是理念的变化,如数字化转型需要改变传统的业务流程和习惯,需要采用先进的科技,需要业务流程再造,“业务+科技=创新”;其次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既懂业务,又懂技术;再次是数字管理创新、数字文化的创新等。
“有时我们看起来数字化投资较大,但是这是需要一个转化的过程的,需要一个发展过程,衡量数字化成功的标志,就是其能否带来相应的收益,如果不能够带来相应的利益,这里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个方面,如果都没有的话,就不可能算是成功的模式。如果我们可以将数字化用于我们招商的过程,用于我们的吸客过程,比如说,现在有些商场、购物中心开展了名品直播方式,效果也十分显著。”洪涛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众多向数字化转型迈出第一步的企业正取得相应的成绩。可以说,数字化转型将是传统企业的分水岭,数字化的发展速度超过以往任何技术的发展的速度,彻底拉开企业之间的差距,使得强者更强,获得的发展动力、带来资源也将更多。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