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近日,哈医大二院外科教研室主任、骨科主任闫景龙教授带领骨外科六病房(脊柱外科)副主任夏景君教授在脊柱机器人的辅助下成功完成先天性半椎体畸形截骨矫形手术,帮助一位12岁先天性腰椎半椎体畸形患者重新挺直脊梁,回归正常生活。这项手术的成功完成填补了黑龙江脊柱外科机器人手术的空白。
闫景龙教授(左三)和夏景君教授(左二)等人在脊柱机器人辅助下进行手术
12岁患者小陈(化姓),患有先天性脊柱半椎体畸形,最近半年出现了严重的腰背痛,难以直立行走,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哈医大二院检查结果显示,患者L3椎体发育异常,腰椎侧弯角度达到了45度,手术指征明确,需接受半椎体畸形切除脊柱矫形手术治疗。经过科学、详细的术前评估及规划,闫景龙教授团队决定采用脊柱机器人辅助下先天性半椎体畸形截骨矫形手术。
术前通过“O”臂扫描收集影像学信息,并根据影像学特点个性化设计每个椎弓根螺钉的置钉角度和螺钉型号
据闫景龙教授介绍,半椎体畸形是由于先天椎体形成障碍导致的脊柱畸形。这种先天性脊柱畸形往往解剖结构发育异常,手术难度大、风险大。椎弓根螺钉植入是脊柱外科手术中常用的治疗手段,既往椎弓根螺钉的植入通常采用暴露关节突关节,根据解剖标志经验性置钉,但面对复杂的脊柱畸形, 通常伴有椎体发育异常, 解剖标志难以确认,经验性置钉风险极大,一旦置钉失误会造成神经、血管、内脏损伤等严重后果。脊柱手术机器人让医生具有了“透视眼”,主刀医生可在术前对患处进行影像扫描并进行详细规划,选择合适的置钉角度和螺钉型号,置钉过程中能够实时观察进钉的方向和深度,将虚拟手术计划转变为现实空间位置,确保置钉的精准性和安全性。通过“数据采集”“精准设计”及“稳定操作”三大环节,使得医生看得更全面,想得更周到,做得更精确。
通过“可视化”界面医生实时观察螺钉的方向和深度
手术开始前,先通过“O”臂扫描收集影像学信息,并根据影像学特点个性化设计每个椎弓根螺钉的置钉角度和螺钉型号。随后,闫景龙教授带领夏景君教授等人在脊柱机器人辅助下进行先天性腰椎半椎体畸形截骨矫形手术。机器人通过术前设计规划置钉方案、术中配准、机械臂辅助建立钉道,实现人机互动,使置钉过程“可视化”,操作安全可靠。术后复查腰椎侧弯角度基本恢复正常.
术前术后对比
据夏景君教授介绍,脊柱机器人的优势在于精确定位,使置钉过程“可视化”,不光适用于普通的脊柱融合手术,对于脊柱侧弯和复杂的脊柱畸形手术更有意义,这类患者常常伴有椎弓根的发育异常,解剖结构不清晰,很难通过传统的经验性置钉方式准确置钉,而脊柱机器人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机械的精准定位提高手术的精准性,降低手术风险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安全性。
闫景龙教授表示,脊柱机器人手术属于新型技术,是脊柱外科手术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性跨越,为哈医大二院脊柱外科高难度、复杂手术“保驾护航”,开启了哈医大二院医工结合的智能化医疗和数字化骨科的发展进程。(田为 曹玥 池辉)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