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在东莞康华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经过血液细胞分离机长达3.5小时的采集,徐丽辉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成为东莞市第155例、石排镇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信守一个跨越6年的承诺
“经中华骨髓库配型确认,您的HLA分型与一名血液病患者的HLA分型相合……”
(资料图)
今年7月,徐丽辉在工作中突然接到东莞市红十字会电话,获悉自己与一名等待救助的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当被问及“是否有意向捐献造血干细胞”时,他坚定地回答:“我愿意!”
追溯回2017年,在一次无偿献血活动中,徐丽辉偶然得知造血干细胞捐献检测血样一事,当时毫不犹豫地主动加入到“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行列,希望有机会能帮助他人,挽救生命。
时光匆匆而过,时隔六年,竟然在2023年普通的一天迎来了回音。据悉,从医学角度来说,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概率只有几万分之一甚至几十万分之一,这让徐丽辉感到既意外又兴奋。
采集18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
接到东莞市红十字会电话后,徐丽辉随即抽出时间配合相关体检工作。在体检报告中,得知徐丽辉血糖偏高暂未达到捐赠的体质标准,石排医院还专门为其开通了“绿色通道”进行医学观察。
同时徐丽辉所在的公司也非常支持他的捐献决定,并为其安排假期调理身体,保证捐献前后的身体健康。为保持最佳的身体状态以完成造血干细胞捐赠,本不爱“动”的徐丽辉每天下班后也喜欢上了在公司周边散步。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后,他达到了捐赠的体质标准。
8月25日,徐丽辉走进康华医院,开启身体检查、打动员针等流程,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做足准备。
“说实话,刚开始心里确实是有点紧张,但是想到是为了挽救生命,顿时鼓足勇气。整个采集过程很顺利,从上针到下针感觉都还好,没有什么特别疼痛或者不舒服的地方。”采访中,徐丽辉如云淡风轻般笑着与小编分享他采集时的感受。采集过程持续了3.5小时,共采集了18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最终,这些“生命的种子”顺利传递给了一名16岁的血液病患者。
“希望更多人加入中华骨髓库”
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为他带来了一份特别的礼物。
“我遇到了你这么一个好人,我感觉自己的人生又重新有了新的希望,给我带来了全新的生命,也让我看到了对未来的向往和世界的温暖,让我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也让我感受到了人格的高尚。真的非常感谢你,恩人。”一封字迹清秀的信写满了受捐者诚挚的谢意。
这让徐丽辉无比动容,他也给这位素未谋面的受捐者送去了祝福。
“感恩红十字会,感恩中国科技大数据‘髓缘’让你我相合,让我的信念得以升华。希望此后余生,幸福安康,开心快乐伴你终生。希望来日方长,积极乐观,一心向阳助你扫除艰难困苦,盼你他日终成为家庭、家族的骄傲,成为自己的骄傲。”
对于这次捐赠,徐丽辉表示,“茫茫人海中,竟然找到和我一样配型的人实属海底捞针。这是我的荣幸,能帮助他人生命得到延续,我很快乐。”
“可能好些人对捐献造血干细胞还并不太了解,现在我也会跟身边的人科普捐献流程,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并加入到中华骨髓库这个大家庭,贡献自己一份力量!”徐丽辉说。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石梦卓 通讯员 石排宣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责编 | 牛智杰校对 | 谢志忠
关键词: